【一盏】如何挑选一盏LED射灯?

来源:bob综合(中国)网页登录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14 16:39:10

产品介绍

  住宅的照明设计常常被忽略是事实,但一个好的光环境对居住体验的提升又是十分显著的。

  这一点我们在豪华酒店能够更轻易获得的舒适感可以应证,之后我们「一盏」也会开辟一个酒店系列谈谈不同酒店的照明设计,请持续关注。

  不过好在慢慢的,慢慢的变多的业主也开始关注住宅的灯光设计,这一点从我们群友身上就可见一般,但与此同时,业主们又发现直面灯光时,又有些茫然--无从下手的感觉。网络上能找到的关于住宅灯光设计的信息不多,还有很多是误导性的,无主灯设计的流行,其实也是这波市场选择的结果。

  像这样密密麻麻的射灯成为主流,我们叫做“无脑均分”,因为它完全不顾空间的布置,也完全不在乎空间里人的感受,只是机械地在天花上横平竖直的放上一盏盏射灯,反正亮就完事了,而这显然跟一个正常人需要的光,相去甚远。

  在住宅中想要营造一个好的光环境,一定是需要多重层次多种光源配合来实现的,并且要考虑人的生活习惯和使用感受来完成布置的,单一光源是很难满足需求的。

  比如上图中,1号射灯为中岛提供基础照度,2号吊灯照亮餐桌同时营造就餐氛围,3号橱柜嵌入式灯带为操作台面提供照度同时勾勒空间感,4号落地台灯给阅读或观影时以氛围,同时光源下沉在身旁的高度,又给人以陪伴的安定感。

  也许你会说我这是过度解读,但是一个优秀的住宅灯光设计需要考虑其实还有非常多,而且我们提议业主一定需要深度地参与到这个设计的过程中去,毕竟以后在这个房子里生活的是自己。

  无主灯设计的流行,导致了对射灯的需求水涨船高,当然,射灯本身也确实是一种很重要的光源,那么到底什么是射灯?跟筒灯有啥不一样的区别?射灯的作用是什么?又该怎么样去使用?为什么有的射灯只卖几十块,而有的却要几百乃至上千?它们之间又有何区别,该如何鉴别?

  筒射灯的区别,各家的说法不一,我认为区分筒射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光束角的大小。

  筒灯通常是面光源,发光角度120°起跳,而射灯的光束角较小,常用的在15°-40°之间。

  由于射灯光束角更小,所以在相同光通量下,射灯可以把光传送得更远,非常容易形成强烈的光影明暗对比以营造氛围,因此射灯也通常用于重点照明;

  而筒灯这样的面光源,放光角度大,在光通量足够的情况下,则会把空间打得通亮,受光均匀,光比小,换言之就是整体空间光的质感比较平,没有层次,没有所谓的高级感。

  所以在无主灯流行的趋势下,筒灯、吸顶灯这样的面光源,逐渐走到了鄙视链的底端,而射灯则慢慢的受到追捧。

  在吸顶灯时代,或许是可以的,有经验的设计师或者电工,可以可以依据面积,比如说按照每平方250流明,按这个标定去换算所需要的吸顶灯的功率。

  比如这个大小的房间,装一个30W的吸顶灯,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桌面照度是200lx左右,是OK的。

  但是到了所谓的无主灯时代,很多人就想当然的按照功率把一个30W的吸顶灯,替换为4个7.5W的射灯,也就是现在经常会出现在各家效果图上的“浴霸”灯了↓。

  我这里用了同品牌相同光效的4个7.5W,光束角30°的射灯来做照度模拟对比。

  你会发现,虽然功率一样,但4盏射灯的照度模拟结果,与吸顶灯却截然不同,桌面中心的照度达到了1000lx,远高于国标100lx-300lx的建议值,而且边缘照度迅速衰减至25lx,照度比达到了惊人的40:1,所以如果在这张桌子上看书或者工作,直接和间接的眩光,以及过大的光比,非常容易就造成视觉疲劳,甚视力下降等危害,对老人和小孩的影响则更大。

  所以了解这一个区别之后的业主朋友们,是否更有兴趣,关注一下灯具除了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了呢?毕竟我们只有重视光,才有动力去认识光,进而才能追求善用光。

  如果说发动机、变速箱、地盘是汽车的三大件的话,那么LED芯片和驱动电源就是一盏LED射灯的两大件了。

  跟汽车的主机厂类似,真正有能力研发高品质LED芯片和驱动电源的厂家并不多,市面上更多的灯具厂家,也多是组装厂,挑选不同档次的LED芯片和驱动电源,形成解决方案。

  更有追求的灯具厂家,则会把更多精力花在灯具外形和配光的开发上,打造自己的产品优势。

  这是市面上常见的一些芯片品牌和选型,芯片的选择决定了一盏射灯的光品质的下限。

  当然,就算BMW也有1/3/5/7系之分,同样品牌的芯片也是有三流九等之分,你不可能指望一张廉价芯片,通过一顿操作猛如虎的包装之后,化腐朽为神奇。

  马爸爸家,100块之内的灯用Cree芯片的也是一大把,那想想跟ERCO用的Cree芯片,应该不是同一块芯片吧[捂脸]。。

  如上图所示,的确,LED芯片厂家会根据光效和色坐标对产品做分级,灯具厂家挑选对自己最合适产品定位的芯片就可以了。

  这也是一些价格较高的灯具品牌所说的,他们拿到的芯片都是某某芯片厂家A级或者B级的货,而那些更低级别的芯片则铺货给更低级别的灯具组装厂。

  当然如果较真,感兴趣的朋友,其实也大可以拆开一个灯看看芯片的品牌和型号,就知道灯具厂家有没有忽悠你了。

  另外,还能关注一个参数,来判断芯片的档次,那就是光源色容差SDCM值。

  光源色容差SDCM值大小代表了被测LED光谱与自然光谱的色差大小,通常我们认为:

  所以在选择射灯时,我们提议至少要选择色容差值在3步以内的,2步以内的则很优秀,写1步的则多半是骗子。

  还有一个经验是,通常那些质量较差价格实惠公道的LED射灯,颜色通常偏绿,这是怎么回事呢?

  那是因为555nm的绿光每瓦产生的光通量是最多的,小功率LED芯片达到低功率高流明,说明光源的辐射波长会尽量向555nm靠,光色就会发绿。

  驱动电源,就是更容易被业主忽略的部分了,但其实驱动电源的质量和匹配性往往起决定性作用,直接影响灯具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。

  如果需要调光的话,驱动的选择和适配就更重要了,确保驱动电源的参数和LED光源相匹配,才可能正真的保证调光效果。

  一般的调光电源驱动通常设定几档输出电流,通过拨码调节,与对应的LED光源相匹配,通常情况下也是够用的,但如果追求极致效果的话,像Trindonic或者Moons‘的驱动,通过软件,支持范围内任意电流的调节,可以精确到1mA,做到完美适配,可以最大限度保证调光效果和常规使用的寿命,当然价格也会比较感人了。

  另外,业主通常会比较在意的频闪,实际上也是驱动电源的锅,LED芯片理论上是不存在频闪的,对频闪的控制,尤其是有害的低频频闪的控制,完全取决与驱动电源的电路设计和用料--是否使用稳定性很高、质量放心可靠的IC与高品质的电解电容。

  LED灯具不同的色温取决与LED芯片荧光粉的配方,就跟鸡蛋黄一样,有的鸡蛋偏橙色,有的鸡蛋便黄色。

  不同的色温会直接影响人的感受,但在家里使用,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家装设计风格,营造亲切、温馨和舒适的氛围,是大家共同的追求,而色温偏暖的光源所提供的照明环境,能够强化这一特点。

  基于人的视觉对色温知觉和空间知觉的研究,色相偏于橙黄的暖光,容易让人感觉温暖、亲切和放松;这种知觉,在心理层次的深度唤起上,它是同亲切、温馨、友好这样一些心理评价和情感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,而这些正是家庭环境所需要的情感联系。

  当然,现在也很流行双色温灯具,白天冷色,晚上暖色,所谓的昼夜节律,说起来我们还是“始作俑者”,去年《梦想改造家》节目,关爱阿兹海默症老人那一期,就使用了这套昼夜节律的设定,节目播出之后广受好评,现在几乎成为智能家居的标配。

  因为据我观察,双色温灯具本身的品质是不如单色温灯具的,融合之后得来的3000K可以与原本的3000K相去甚远,会给人以色温不正的感觉。

  其次,并没有很多大厂在做双色温灯具,能找到的通常是一些小厂的组装产品,往往在单色温灯具的同一个模具出的散热器上,放上两颗LED芯片,这其实是有问题的,在长时间使用其实埋下了隐患。

  所以真有特定的场景需要高色温来提神醒脑,比如工作或者写作业的时候,买一盏色温可调的台灯它不香吗,而不是把整个家的灯具都用双色温。

  但其实是完全不合理的,家里的光源色温就是要统一,令光环境的色调统一,避免杂乱无。

  就家居的照明设计而言,强调的从来都不是对比性和戏剧性,统一的色调才符合一个“家”功能上的特点,当然如果非要有戏剧性,建议在封闭的影音室/SPA等空间尝试。

  显色性指的是不同光谱的光源照射在同一颜色的物体上时,所呈现不一样的颜色的特性,显色性高的光源对颜色的再现较好,显色性低的光源对颜色的再现较差。

  通常用显色指数Ra表示,Ra值的确定,是将DIN6169标准中定义的R1-R8这八种测试颜色在标准光源和被测试光源下做比较,色差越小则表明被测光源颜色的显色性越好。

  随着LED技术的进步,显指本不应该再强调的。只是LED是按来区分色温的,各个厂家的芯片出来的效果不完全一样,造成了设计师和业主在光色的选择上有些困扰。

  但由于Ra显指的计算只包含R1-R8,所以我们大家都认为在家居使用还要关注R9 和 R15 的数值。

  因为R9代表红色,而R15代表亚洲人的肤色,两者都是对皮肤和精神气色带来很重要的还原效果。我们一般要求R9 在 60 以上,R15 在 90 以上。

  当然,你可能会问哪里去看这一些数据,Ra显指一般的灯具规格书上都会有标注,还是那句话,如果灯具规格书都没有的灯就算了吧。

  然后R9与R15的数据的话,可以让灯具厂家提供,也能自己买个光谱仪测试,现在就三五千块吧,如果觉得心疼的话,也可以寄给我们代测。

  区别在于多SMD方案对于光学透镜的设计的基本要求更高,通过计算将每一颗灯具的小光斑透过透镜打到计算好的位置,每颗灯珠都得单独设计透镜,否则打出来的光不均匀、分层。所以大部分人购买的多SMD射灯,光学素质一般很烂。

  而COB的光学设计成本最简单,小厂也可以拿到透镜和配光的成熟解决方案,翻车的概率较低,不会出太大差错。

  先说透镜,目前,大多数LED射灯,在光学设计上一般都会采用SMD多颗粒式透镜或者简单地在COB上加装反射器的方式,一般在锥形深度、光斑柔化和有效截光角上处理欠佳,会产生不均匀的多重光斑。

  而高品质的光学透镜就能很好的解决光斑不均匀的问题,提供美妙的光斑轮廓线。

  当然,反射器才是射灯配光的核心组件,如何最大限度地将LED芯片激发的光线精准地、均匀地、自然地输送出去,是一个反射器最大的追求。

  不同的反射器,不同的配光效果,然后再满足多种场景下的使用,这也是射灯最大的优势和特点,可以更精准地控光、控制光比、营造所需的灯光氛围。

  当然,这么多样的特性,也造成了在使用射灯时候的一定门槛,因为至少你要对所使用的射灯知道,才能比较好的还原想要的灯光效果,不然单纯看瓦数的话,就会作出开篇“浴霸”射灯那样的反面案例。

  而滤镜,跟你平时用手机P图的滤镜效果也差不多,主要是利用滤镜的光学特性,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滤镜对光线来优化和矫正,解决杂光、黄斑、重影、均匀度、色差等这些问题。

  射灯的防眩好不好,主要看遮光角,遮光角大于35°时,我们大家都认为防眩效果是OK。

  单独说明一下,前面提到的光束角不是遮光角,光束角是1/10最大光强范围的夹角(非唯一标准,但区别不大),对防眩效果没有啥参考价值。

  从射灯的结构能够准确的看出,提升遮光角最简单的方案就是深藏,所以防眩比较好的射灯一般都比较长。

  当然也有更科学的UGR值作为参考,统一眩光值UGR即衡量一个灯具眩光参数的心理参量,一个照明产品的UGR是如下划分的:

  16-19 可接受的眩光程度,像办公室,教室长时间需要光线的环境就适用这一档。

  但你一般在说明书里找不到这个参数,除非专业度较高的照明厂商,当然想要获取也不是一个一件难事,只需要将灯具的IES文件导入DIALux EVO软件,我们就可以比较简单的得到灯具在不同安装高度的UGR值,跟规格书同理,如果一款连IES文件都没有的射灯,为了你眼睛的安全,就不要考虑了吧。

  当然,射灯的防眩是一些范围内的防眩,灯光设计时需要注意射灯点位,尽可能的避免直射人的主要活动区域。

  像这种简单粗暴的减小出光口开口面积的灯具,一般酒店里很常见,便宜,防眩效果不错,但会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光效。

  温度升高对LED的发光质量和常规使用的寿命,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,散热不好会让LED芯片长时间处于非正常的高温状态下工作,有可能会出现光衰大、色温飘移、寿命剧烈缩短等不良后果。

  上图这种淘宝灯具,连基本的散热结构都没有,而且很多还都是内置驱动电源,能够说是热上加热,质量堪忧。

  所以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分体式的射灯(驱动电源外置),一定是比一体式的要好,至少从散热角度看是这样。

  当然这一棒波及面有点广,现在很多所谓的智能射灯,为了节约成本,通常都是一体式的设计,不仅内置驱动电源,还内置调光控制器,想想都是比较堪忧的。

  这也是我们不推荐业主使用所谓智能灯具的原因,灯具的归灯具,控制的归控制,一定是更稳定的方案。

  扯远了,说回散热本身,分两点来看,一是看散热材料,常见是铝,有高端的灯具会用到陶瓷,是不是又跟汽车刹车的散热很像,成熟的工业化产品就是这么实际,没那么多的情怀可以谈。

  二是看散热器本身的设计,专业灯具厂家在散热器设计时,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LED芯片与散热器紧密结合在一起,确保散热器的导热能够发挥最大效能。

  其次要考虑怎么通过散热器更快的将热量带走,像上图就是在针对不一样的导流槽设计,在软件中演算对流的效果,以及确定的气温变化,然后不断的开模实测。这些其实也都是成本啊,而低端的组装厂是不需要仔细考虑这些的,拿来就用。

  当然,对于业主来说,散热器的好坏是最好验证的,廉价的射灯和高品质的射灯(相同流明),打开相同的时间,摸摸看散热器的温度,差别是很明显的,一个可能烫得不行了,一个可能仅仅是略高于体温,所以买灯之前记得摸摸它的哦[捂脸]!

  一盏射灯的门道,大概就是这些,不知道看到这个地方的你,是更有选品方向了,还是更蒙圈了,哈哈

  最后,我想说的是,一盏射灯的复杂程度尚且如此,整体的灯光设计是一件专业的系统化的工程,而专业的事情还是希望可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。

...
上一篇:射灯led天花灯10公分价格-最新射灯led天花灯10公分价格、批发报价、大全 - 阿里巴巴
下一篇:【48812】住宅城乡建造部:城市照明办理规则7月1日起施行